近日,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蛋白质组学团队在黄皮果实成熟过程品质评价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系统分析黄皮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筛选黄皮果实成熟度相关关键参数,评估黄皮果实最佳采收时间,研究结果为黄皮果实高品质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属于芸香科黄皮属,原产于我国华南地区;其果实风味独特,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南方独具特色的经济果品,其品质和风味在不同的成熟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团队全面调查了四个主栽黄皮品种果实在5个成熟阶段的果实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变化、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四种黄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可溶性糖和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持续升高, 而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一直降低;研究检测出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β-蒎烯占比最高,赋予黄皮独特的薄荷、松木及甜香风味,15种挥发性物质被筛选为香气活性标志物;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通常在阶段3附近达到最高值。评估发现,果皮色泽CIE a*值与果实糖酸品质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黄皮果实成熟度的关键参数指导采收,阶段4(CIE a*值= 4-8)的果实糖酸品质和香味平衡良好,适合鲜售采摘;阶段3(CIE a*值= 0-4)的果实偏酸但香味浓郁,适合用于果干、果茶等加工采摘。研究结果理清了黄皮果实成熟过程品质变化规律,为黄皮果实适时“香甜”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4个主栽黄皮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的综合评价
该研究成果以《Changes in fruit quality parameters a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four wampee varieties at different ripening stages》为题发表于《Food Chemistry: X》。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莫小琴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兵强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15752500224X?via%3Dihub